欢迎访问九三学社湖北省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思想建设
 
 
理论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建设 - 理论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发布时间:2015-02-10 15:48:43 浏览次数:

    【摘要】当代社会主义正在经历新的发展:社会主义从低谷走出,继续蓬勃发展;发展模式从一元到多元化、多样化;面对全球化、信息化和生态文明的挑战,正确认识、顺应和代表世界潮流和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发展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

    21世纪世界发生着深刻变化,正确认识、顺应和代表世界的潮流和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多元化、多样化

    社会主义从名词、术语,到学说、运动,再发展为现实的社会制度,经历了一个长期演变、发展的过程。当代社会主义是一种多元和多样化的发展。

    首先,社会主义是一个多元的逻辑发展和多样化的现实存在。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先是空想社会主义诞生、盛行、独领风骚、衰落,后是从空想到科学发展,以及工人运动的五彩缤纷、“百家争鸣”,再后是布尔什维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的“历史分野”,二战后尤其是21世纪以来,当代社会主义更突出地表现出民族化、多样化、多元化的趋势和特点。

    其次,社会历史现实是丰富多彩和变化发展的,反映这一客观进程的思想、观点和认识也必然如此。过去,人们在对社会主义思潮和流派存在简单化和片面性倾向,对苏联模式以外的科学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以外的社会主义,采取一概批判和否定的态度,没有放在特定的历史和社会环境中进行分析、肯定其性质、借鉴其价值;也没有把它们当作可以争取和团结的对象,共同反对资本主义。事实上,“社会主义包括一切旨在否定资本主义、建设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的思潮、运动和制度,因此,科学社会主义不是一种模式,社会主义不是科学社会主义一种模式,这是总的方向和问题的根本”。

    再次,当代社会主义多元发展和多样化有其必然性。社会主义的多元化、多样性源于不同的世情和国情,源于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社会结构,更与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和阶段性特点紧密相联:一方面,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依然存在,社会结构不断分化,使社会主义成为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被剥削、被压迫人民和民族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不平衡,总体上还处在“被调节”、“可控制”的状态,“两极化”的社会结构还没有呈现出极端化的特点,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历史进程的长期性和曲折性更给各种革命与改革的社会主义以发展和作为的空间。

    最后,各种社会主义流派对社会主义基本问题进行了多方面、多视角的探索,在涉及的一系列具体领域中不乏真知灼见,富有积极意义。它们发现并提出的问题较多,展开的实践丰富,可以启迪我们的思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社会主义的相互关系,是研究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应有之义。在此,我们着重论述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阐述,分析十八大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主要可概括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首次提出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的论断。这一论断提出了中国在未来五年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提出要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论断发展了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中提到的“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和“我国的经济发展,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的期望,将邓小平同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和带领人民奔小康的愿望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第二、首次提出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的重要任务。干部是党执政活动的组织者和执政使命的践行者,其素质、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党的执政活动的成效。“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因此,十八大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为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十八大还提出“四个坚持”,即“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这“四个坚持”充分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在选人用人方面的宽视野、高境界和大气魄,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用人的标杆和指针。

    第三、首次用三个“靠的是”对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根本原因进行了新的概括。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指出:“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取得的胜利,“靠的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正确指引,靠的是党的高度团结统一,靠的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顽强奋斗”。在此基础上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概括为:“我们能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靠的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正确指引,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奠定的深厚基础,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这一新概括进一步突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地位,深刻表明改革开放始终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第四、首次明确了科学发展观在党和国家全部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南方谈话指出:“要注意经济稳定、协调地发展,但稳定和协调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共产党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并不断发展,最终形成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并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一贯性、创新性。

    第五、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形成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从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到十七大报告提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再到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说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理念实现了又一次新的升华。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部署,标志着党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自然资源永续利用规律和生态保护规律的认识进入了新境界。

    第六、首次提出“全党要坚持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要求。邓小平同志曾说:“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这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也是对中国坚持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更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继往开来的中国共产党人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归结起来就是:“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做到“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第七、首次将“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的重要论断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既表明中国共产党对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存在的矛盾问题有清醒的认识,也表明我们党对时代和实践发展所提出的发展新要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有高度的自觉。

    胡锦涛同志所作的十八大报告系统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意愿,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发展马克思主义尤其是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最新论断,也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新经验,更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最新思路。

    总之,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有新发展,世界社会主义不是一种模式而是多种模式,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不是单一发展而是多元发展;与世界发展态势相关,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是一种辩证的发展、一种全球化发展、一种生态化发展、一种生活化的发展、一种与时俱进的发展、一种现代文明的新发展;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是一种学习、借鉴和超越,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亮点和重要的生长点。认识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新发展,明确其态势,把握其规律、特点的目的是坚定社会主义信心,明确社会主义的方向,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促进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

    作者简介:文明(1969-)、女、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人民政府副区长、九三学社鄂州市委副主委


上一篇:中国梦的价值本质与实现路径
下一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九三学社精神